疫情之下,847萬畢業生就業難:流動的2020,該何去何從?
2020年轉眼已經進入3月中下旬,一夜之間,路邊的玉蘭花開了、柳樹抽條兒了,春天在疫情肆虐的冬季過后,依然如期而至。
可對于2020年的847萬應屆畢業生來說,這場席卷全國的疫情,帶給他們的災難寒流尚未解凍。
開學日期一延再延,他們被困在家中無法動彈,反復瀏覽著各大公司的招聘信息,心不在焉地準備著畢業論文,然后時不時拿出公務員考試書籍隨手翻兩頁,他們追逐著迷茫的未來,隨后又在舉棋不定中將自己的決定推翻。
他們在一個又一個招聘公告中逗留一兩分鐘,一旦投遞完一家公司,就馬不停蹄地去搜集另一家公司的招聘信息。
他們把所有關于2020年的可能性都琢磨了一遍,就業、考教師、考公務員、考研、出國……但他們還是迷茫焦慮,不知道何去何從。
2020年,847萬畢業生的發展軌跡,注定要和往年不太一樣,甚至完全改變。
01
@北京林業大學鄧璇,“疫情”讓她重新調整了自己的畢業計劃
“我上學期沒有參與秋招,因為打算出國留學,但受疫情影響,我擔心出國念書的計劃被打亂,所以現在選擇做兩手準備,開始找工作。”鄧璇表示。參加了春招的她,在家里開始改簡歷、投簡歷。
“本來以為自己在大學期間的規劃比較明確,可以掌握相當大的主動權,但因為疫情,我的計劃需要隨之修改,春招的壓力應該會更加大。希望一切都快點恢復正常,能夠按時畢業。”鄧璇說。
@河北某高校碩士應屆生楊真如,今已做好了面對“線上招聘”的心理準備
“我在秋招時沒有拿到特別滿意的offer,想通過春招找到心儀的工作。已經投了幾家報社和銀行了,還在等通知。一開始我很焦慮,但是現在想想大家都在共渡難關,也就開始調整心態了。希望可以合理延長應屆畢業生身份,多給我們一些機會和時間”。
繼續深造還是就業,這是一個問題。
雪上加霜的是,面對尚未結束的疫情,無論是考研、考公等各類考試,都充滿時間上的不確定性。在焦慮中痛苦地等待,還是先找份工作湊活,他們無法定奪。
開學就畢業,畢業就失業的風險,對這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來說,是個難以承受的打擊。
02
表弟作為今年的應屆畢業生,考研敗局已定,精神狀態一下子跌倒谷底。整天除了沒完沒了地打游戲,就是蒙頭大睡。家里人看不過眼,托我和他聊一聊,紓解一下他的抑郁情緒。
我問起他日后的打算,他一臉麻木:“肺炎一出,所有計劃都打亂了,本來計劃考研不成,就直接參加春招,早點工作?,F在倒好,只能在家里干坐著,線上面試參加了兩次,都很不理想。”除了等待,他毫無辦法。
我叮囑他千萬別自暴自棄,還是要打起精神做好兩手準備。趁著賦閑在家這段時間,一邊為考研做準備,一邊繼續參加公司面試,不要在焦慮中白白浪費時間。
迷茫又沒有安全感,是很多即將畢業卻找不到出路的同學共同的感受??v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政策和措施,但是否能夠抓住這鳳毛麟角的工作機會,也還是“打鐵得靠自身硬”。
社會殘忍,職場冷酷,同學們唯一能做的,只有努力提升自身抗風險的能力。
03
知乎上,“2020應屆畢業生們,你們現在找工作還順利嗎?”這個問題下的回答中,滿篇的抱怨委屈讓人心懷同情,也引人思考:這些年輕人究竟是因為疫情突襲才如此倒霉,還是假借疫情之名給偷懶的自己一個體面的借口?
事實上,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,還是2019年的新冠肺炎,都會成為過去。
但2020年的畢業生們,卻不能一輩子躲在家中,拒絕去看這個逐漸恢復生機和秩序的世界。
換個角度想,因疫情到來而不得不無限延長的假期,再一次把各位同學放在了同一起跑線,除了極少數幸運兒得到了大廠的入職offer,大部分人的求職機遇是均等的。
那些觸覺靈敏的同學,早已考慮好未來的職業方向,鎖定了心儀的行業。擺脫了“海投簡歷”的盲目戰術,目標更加清晰精準。
西安電子信息科技大研二學生劉洋坦言,今年情況特殊,自己雖然不是應屆畢業生,但也同樣感受到沉重的就業壓力。關于未來的職業規劃,他和導師溝通過,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。
他認為人工智能,一定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。最典型的的是今年疫情,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服務于疫情監測分析、病毒溯源、患者追蹤、人員流動和社區管理,融合進入各行各業,讓他堅定了投身人工智能的想法。
“職業前景很廣闊,工作選擇也更多,尤其是行業薪資水平非常吸引人。”他總結到。
04
同學們在盲目擇業之前,不妨將眼光放長遠,跳出所學專業的局限。
過去心之所向的職業現在未必仍然給你機會,過去引以為傲的優勢未來未必不是阻礙。
所謂技多不壓身,尤其是當前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較多。今天有疫情,明天難保不會有其他意外。學習一門全新的技術,為自己的長遠發展買下一份硬實力,是一個明智的選擇。
卓訓華育Java+大數據精品課程開班在即,想進入IT行業的發展同學可以關注咨詢。卓訓華育16年來專注IT技能培訓,只為助力更多的年輕人實現高薪職業夢想,順利就業。